广告预留版块

党建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党建活动

贵州铜仁凝聚“四力”抓实党建促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9-05-18点击数: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坚持以“民心党建”工程为统揽,开展“民心党建”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各项重点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提升党建扶贫“领导力”。一是构建党建扶贫领导体系。成立铜仁市脱贫攻坚指挥中心,抽调50名副县级后备干部挑起全市脱贫攻坚“参谋部”“作战处”“督导队”三大重任,发挥指挥协调、规划统筹、产业指导、政策宣传、督导反馈五大功能;市级派驻225名副县级干部和优秀年轻正科级干部,到松桃、思南、德江75个乡镇(街道)帮助查找问题、补齐短板;在各区县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及工作组,抽派不少于30人具体办公,实行合署办公、统一调度、统一考核;在乡镇进一步充实脱贫攻坚力量,每个乡镇扶贫工作站专职人员不少于5人。二是构建党建扶贫责任体系。建立完善党委(党组)负总责、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分工负责“一岗双责”和纪检部门负监督责任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推行重点工作承诺制、抓党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成绩清单、负面清单”“四项清单”和“平时考核、半年考核、年终考核、述职考核”“四种考核”管理模式,将党建“主业”与脱贫攻坚“主责”相统一;建立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好县级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乡镇党委“主战场”作用、村干部“战斗员”作用和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突击队”作用,构建责任明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三是构建党建扶贫帮带体系。实行市级领导联县、县级领导帮乡、市县部门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从市县两级选派1531名县处级干部和后备干部定点包干1531个贫困村,非贫困村由乡(镇)安排班子成员负责包干,做到不脱贫不脱钩;选派108名科级干部到106个深度贫困村所在乡镇挂任党委副书记,选派319名有农村工作经验、熟悉农村工作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到319个深度贫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实现贫困群众帮扶全覆盖;选派6564名驻村干部和1553名第一书记进驻贫困村和后进党组织开展帮扶,确保脱贫攻坚、尽锐出战。

锤炼党建扶贫“战斗力”。一是创新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实施《关于推进2017年各领域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从组织设置、班子队伍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组织生活、阵地建设等方面,为农村、社区、机关、学校系统、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供详细标准,以点带面推进党支部日常工作规范化。二是创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评估。运用大数据手段,从规范各领域党组织生活入手,以“铜仁智慧党建一体化平台”为抓手,按照“线上+线下”和“组织评价+党员评价+督导评价”的“双线三评”方式,把脱贫攻坚融入到“三会一课”、“铜仁党员活动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中,定期在“铜仁智慧党建平台”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评估结果进行公布,进一步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引领脱贫攻坚。三是创新“五全模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建。全面贯彻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充分运用“五个三”经验做法,探索构建组织体系全覆盖、工作力量全保障、政治引领全方位、制度机制全链条、责任压实全过程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五全模式”,确保把最优质的资源、最精锐的力量下沉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

增强党建扶贫“发展力”。一是探索“民心党建+X”乡村治理模式助推脱贫攻坚。围绕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债务化解“三大攻坚战”,先后探索“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民心党建+河长制”和“民心党建+信合+”等乡村治理模式,创新推进基层党组织引领下鲜活的农村治理体系建设。二是探索“八型”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紧盯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异地发展型、产业带动型、股份合作型等“八型”模式,大力发展以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业、蔬果、食用菌、油茶六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实体经济,要求各地每年整合20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每村按50万元入股到经济组织,带动产业发展,并实行“6.5%的固定分红+经营收益分红”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三是探索智慧党建一体化让党建更“智慧”。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建设“铜仁智慧党建一体化平台”“铜仁党建直播间”和“铜仁智慧党建展示中心”,全力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党员队伍管理和脱贫攻坚一线干部队伍、“三农”专家服务团等的管理和服务,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的智慧党建一体化平台,灵活掌握党内动态,高效管理党的队伍。

激发党建扶贫“原动力”。一是注重考核管理。借助智慧党建一体化平台,采取“线上动态监管+线下交叉督查”的方式,加强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痕迹管理,倒逼帮扶力量履职作为,做到驻点村不脱贫、工作队不撤退。扎实开展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分析研判,针对不能胜任现职干部,坚决调偏调差;针对身体不适的干部,予以妥善安排工作;针对违法违纪的干部,坚决严肃处理处置;针对表现不佳的干部,坚决实行“悬帽攻坚”。二是注重关怀激励。出台《关于做好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工作意见》,从培养使用、表彰奖励、待遇保障、人文关怀、抚恤救助、能力提升、创新创业、容错纠错八个方面强化正向激励。三是注重负向约束。制定《“两委一队三个人”补充管理办法》《铜仁市脱贫攻坚帮扶干部工作守则》,从“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奖”“怎样罚”四个方面,细化职责任务、完善考核机制、明确管理权限,解决了帮扶干部进村不入户、入户不入心的问题。严格执行市县领导带头暗访督查、脱贫攻坚专项问责、扶贫专线监督、扶贫领域通报曝光“四项制度”,设立执行力建设举报中心,强化干部执行力建设决定和问责办法贯彻落实,全力整治不担当、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以及发生在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科技动态

产品技术

政策解读

© 2018 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邮箱:hbjd2018@126.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湖北工业大学机械楼教七-A701室 邮编:430068 技术支持:未来视窗

官微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