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是我国每年重要的政治大事,同时也是我国最新发展政策的重要窗口。
近段时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人大代表与2000余名政协委员齐聚一堂,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提交社会发展“议案”,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其中,“机器人”一词,频繁被各代表委员提及,成为两会建言高频词。
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与委员们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具体提出了哪些建议呢?接下来和机器人大讲堂一起深度了解一下吧~
1.加强仿生机器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进仿生人形机器人产业规划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CEO雷军分别就仿生人形机器人、汽车信息安全和汽车文化准备了3份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分别就仿生人形机器人、汽车信息安全和汽车文化准备了三份向大会提交的建议:《关于推动仿生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的建议》;《关于构建完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议》;《关于大力发展汽车文化,助力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建议》。
其中,《关于推动仿生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的建议》提到:机器人产业正值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机遇期,其中仿生人形机器人是刚柔耦合的复杂动力学系统,与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领域紧密关联,如能加快发展、实现突破,将有力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然而,我国仿生人形机器人仍然面临核心部组件性能有待提升、应用需求牵引不足、不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应用生态和配套支撑体系不健全等挑战。
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鼓励扶持科创产业链,推进仿生人形机器人产业规划布局。
(2)支持整机企业牵头创建国家创新联合体,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3)构建仿生人形机器人开放产业生态,加速场景应用培育。
2.构建新型举国科技攻关技术创新体系,从根本上工业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许礼进提交了《关于成立机器人国家创新中心的提案》。
许礼进认为,尽管我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依然存在基础与前沿技术跟跑现象严重、关键共性与支撑技术供给不足、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诸多问题,导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大而不强”的局面没有实质性转变。
并提出以下建议:
(1)构建新型举国科技攻关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机器人产业发展命运共同体,建立起市场导向、产业主导、院所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共享的创新机制。
(2)依托新组建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发挥行业骨干企业主导作用、中小企业协同配套作用、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支撑基础作用、行业中介组织的保障服务作用,将碎片化的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组织起来,提升我国整体机器人产业的国际话语权。
(3)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共性、基础性和前沿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支持引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自主可控和高质量发展。“联合行业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重点攻关机器人智能核心部件与器件、机器人共性核心算法等目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全域感知与智能决策、自然交互与共融协作等基础前沿技术研发,掌握引领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技术储备,支撑产业发展。
(4)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全球化开放创新平台,整合全球创新要素资源。
3.加强国产工业母机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数据开放共享标准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提交了《关于持续推进国产工业母机核心技术突破的建议》和《关于拓宽高端装备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的建议》两份建议,内容涉及工业母机、技能人才培育等领域。
吴丰礼认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正全方位改变传统产业的经营模式和生产业务流程。我国已经有一些地区走在建设数字经济的前端,为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并做了有益尝试。
吴丰礼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国产工业母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要从加大相关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加大国产工业母机产学研相关补贴、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力,特别是对制造和使用国产机床设备的企业进行政策引导和补助,让更多企业使用国产设备,从需求端拉动研发、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力和原创性。
(2)加快企业数字化建设。在数据支撑方面,继续加快构建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体系;在数据安全方面,希望国家持续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并定期针对新业态、新应用追踪评估数据安全风险,促进数据安全保护与时俱进。
(3)拓宽高端装备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拓宽职业培训通道、探索校企资源整合、加大高技能人才宣传力度等方面建设和优化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从研究、应用、技能三方面做好分类培养计划,由科研院所和高校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院校则以基本素养和技能培训为目标,结合职业等级认定进行人才培育;
4.加快国产工业机器人在中高端领域应用,引导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瑞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认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关键突破口,在于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可控。作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老将”,孙志强将围绕“如何加快国产工业机器人在中高端领域应用”等积极建言。
孙志强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国产机器人应用水平。充分发挥我国体制优势和市场优势,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从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去调度力量推动国产机器人的应用,推动国产工业机器人不断提升性能。
(2)尽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组织创建“产学研用金政”的协同创新机制,组织并推动机器人产业重大课题研究和关键项目的落实等。
(3)引导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出台更多政策,引导制造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战略,支持全产业制造企业普及数字化、网络化,实现智能化,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健康发展。
5.科技型企业要突破“卡脖子”问题,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沈阳新松机器人总裁张进认为,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要突破“卡脖子”问题,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参加两会时,他随身带着一个红色的小机器人模型,抓紧一切机会与来自各行业的代表积极交流,探索科学家、企业家、研发人员的跨领域协同合作。
6.加强智能建造在标准化和工业化基础、核心资源培育、产业生态等方面打造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的建议》。
陈卫国表示,智能建造是我国建筑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应对当前人口红利弱化的必然选择,已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从近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智能建造在标准化和工业化基础、核心资源培育、产业生态打造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因此,他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统筹好地方对装配式和智能建造相关政策的分解落实方向,打破各方标准体系壁垒,建立健全智能建造产业、技术、工具、管理及对应的评价标准体系,完善相应的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鼓励政产学研各界的积极参与。
(2)进一步汇聚关键资源。加大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推广智慧工地管理信息系统和项目管理平台,加快国产智能建造软件开发,打造“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化”链条的产业协同机制,畅通产学研转化体系,完善相关专业人才和产业工人培育体系。
(3)进一步打造行业生态。建立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的数字化协同平台,推广重点省市智能建造试点的可复制经验,搭建价值共享型智能建造评价体系,强化全产业链协同,完善综合考量价值贡献、成本投入和风险分担的共享机制,实现各方利益的合理共享。
7.重点突破工业机器人精度、速度、带载能力、寿命等相关核心技术和部件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做了充分的调研和准备,聚焦数字化、碳中和、机器人、青少年健康等领域共提交了6份建议。
钟铮表示,机器人革命正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日本、欧洲、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与精度、速度、带载能力、寿命等相关的核心技术和部件成为突破重点。
针对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取得切实研发进展,她建议:
(1)出台财税支持政策,引导产业快速建设;
(2)鼓励国产化应用,形成行业生态;
(3)激励技术攻关,打破行业壁垒;
(4)出台激励政策,通过揭榜挂帅、产学研协同攻关等形式统筹解决机理、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应用;
(5)对减速器上游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厂商进行激励和帮扶,构建国内加工保障能力并降低综合成本。
8.重点突破工业机器人精度、速度、带载能力、寿命等相关核心技术和部件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认为,我国工业数据智能化底座不牢固,智能化应用处于初级阶段。66%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集中在设备管理服务、生产过程管控等场景,多数平台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不足,难以在资源配置与协同方面实现价值增值。当前,与AI深度融合的数据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尚不成熟,特别是软硬件及高端算法人才的成本压力也影响了工业智能化应用的大规模推广落地。
因此,他提出以下建议:
(1)要加强国家级、行业级工业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建设新型工业化高质量标准体系,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主导进行工业大数据基础标准和关键标准的研制和应用,统一工业数据的应用规则和技术要求,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重点行业、领域、地区开展标准试验验证和试点示范,加快标准应用推广。
(2)要优先探索并推进工业大脑等智能场景的落地和产业实践。利用“工业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企业应用与示范作用,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推进工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落地应用,推动普惠AI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构建工业大脑新产业生态,让企业用得起、用得好。
(3)要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务生态。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工业大数据服务商,参与工业数据确权、流转、交易的标准与规则,壮大可信工业数据空间生态链,提升数据要素合规高效、安全有序流通。
9.全局规划、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认知智能大模型的涌现,有望改变现有的信息分发获取方式、革新内容生产模式、全面升级人机交互方式以及加速“AIforScience”(人工智能助力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发展,将有可能给整个社会带来颠覆式影响。
鉴于认知智能大模型技术对我国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产业升级机遇以及可能给全社会带来的颠覆式影响,同时考虑到中美科技博弈的紧迫性,他建议从技术研发、行业应用、算力平台、数据资源、职业变迁以及投资机制等七个方面进行全局规划和系统推进,加速实现我国认知大模型从追赶到并跑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这一战略进程。
建议具体内容为:
(1)构建以领军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联合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专项的统筹和支持下构建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加速并追赶国际前沿水平,持续推进我国认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研发和升级。
(2)推进认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各行各业的示范应用和规模化落地。快速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创新应用,加速实现教育、医疗、司法等领域优质资源的普惠供给,推进人机交互的智能升级,打造数字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新标杆,助力我国有效抢抓认知智能大模型技术红利。
(3)支持面向大模型研发和服务的人工智能国产软硬件技术底座。大模型的研发和服务必须要在国产化的存储、算力、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平台上才能长期安全地持续推进。鉴于国产化基础软硬件体系仍不够成熟,建议依托大模型研发机构与人工智能国产软硬件机构构建联合团队,确保实现我国大模型研发和服务基础软硬件平台的自主可控。
(4)加大力度投资建设公共算力平台,并设立使用平台的揭榜挂帅机制。建议大力投资建设国家及地方公共智算中心,更好满足广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产业界的算力需求,特别是通过设立平台使用揭榜挂帅机制,支持研发基础良好、技术方案先进可行的机构优先使用,推动形成大模型时代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百花齐放的繁荣生态。
(5)构建国家数据资源平台,汇聚认知智能大模型所需要的基础性数据,搭建数据共享使用机制。ChatGPT的研发使用了大量来自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化图书以及互联网上的海量文本资源作为训练语料,建议构建高质量文献资源及互联网资源的国家级数据资源汇聚平台,并制定面向研发的规范使用审核机制。
(6)对人工智能可能给各行业带来的颠覆式影响做深入研究。通用认知智能将显著提升赋能替代工种范围,需要对可能出现的职业替代和变迁问题进行科学研判,对岗位分流再就业的相关制度进行匹配性修订,对工种及劳动时间等做好适应性调整;同时为应对行业变化积极促进就业,建议在人才培养中强化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手段的能力培养。
(7)鼓励产业基金参照OpenAI和微软等股东的投资协议新模式,探索更有利于创业团队和核心技术骨干为梦想长期奋斗的股权投资协议模式,构建更好的科技创投生态和创新创业环境。
10.关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发展、城市数字安全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共同富裕”
全国政协委员、360创始人周鸿祎提交了《关于把网络安全升级为数字安全,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周鸿祎表示,在推动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这一过程中,中国既要攻关核心“硬科技”,也要加速数实融合,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实体经济各领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改造,提升生产力。面对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巨大跃升,我国理应迎头赶上。
因此,他提出以下建议:
(1)通过建立“大型科技企业+重点科研机构”的产研协同创新模式,设立多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长期开源项目,以此打造中国的“微软+OpenAI”组合,引领大模型技术攻关,形成开源众包的开放创新生态。
(2)把城市数字安全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扩内需、稳增长的重点内容,推动城市数字安全建设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完善。
信息来源:机器人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