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解放J7智能工厂内进行整车装配作业。
新年伊始,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三大船企——江南造船、沪东中华、外高桥造船火力全开,抢订单、快造船。截至1月16日,三大船企已累计交船2艘、命名1艘、接单5艘、开工4艘、入坞2艘,掀起生产新热潮。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按照国务院国资委部署,2023年中央企业要强化战略主动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勇挑大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
倾力高质量发展
2022年,国资央企迎难而上、奋力拼搏,较好地实现稳增长目标,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增速“稳”。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和5%。
质量“优”。2022年中央企业劳动生产率人均76.3万元,同比增长8.7%;研发投入经费同比增长9.8%,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得到提升;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12月末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8%。
贡献“大”。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上缴税费2.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9.3%,自2021年以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速,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同时,通过减免房租、降低通信资费等积极向社会让利,积极引领带动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协同发展。
“2022年中央企业规模效益保持平稳增长,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表示,2022年取得的成绩殊为不易,也更加坚定了国资央企应对复杂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的部署,今年,央企要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扎实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
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的总体目标是“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就是要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一稳”就是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要进一步提升。
各央企纷纷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了2023年经营目标。中国建材提出“一增一减四提升”经营目标,强调要打赢稳增长攻坚战,确保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国电科确定了2023年利润总额和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等目标,强调要确保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A级,经营发展质量始终走在前列。中国稀土提出,2023年要确保“一增一稳四提升”,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实现两年翻番,“五率”指标同比提升或高于央企平均水平,员工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关键时刻显担当。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认为,中央企业作为全国稳增长的稳定器,把实现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作为硬任务,并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旨在增加国资央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分量,发挥好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扩大有效投资
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四线工程、中广核陆丰核电项目全面开工,我国规模最大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中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国家电网白鹤滩—江苏特高压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2022年,一系列重大项目加快实施,重大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央企作为颇受瞩目。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投资拉动是重要引擎。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中央企业加大能源电力和基础保障行业投资力度,持续提升社会供给和服务保障能力,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万亿元,同比增长5.6%。
央企投资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22年,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高位水平,占总投资规模比重超过20%,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新能源汽车、通信电子制造等领域保持两位数增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密结合国资国企实际,切实强化稳增长稳投资措施。”彭华岗表示,下一步的工作要着力突出“三个聚焦”:
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加强规划牵引和动态监测,推动企业优先做好涉及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102个重大工程实施,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400项重大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其中包括中国海油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国家电投防城港核电项目、多家电网电力企业参与风光大基地项目等。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云计算、宽带基础网络、5G/6G、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升级。积极推进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等项目建设,鼓励参与物流网络、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大力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产业链强链补链重点项目,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化改革加强创新
国有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有赖于改革创新。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高质量收官,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企业内生动力活力显著增强。
央企集团层面及1.26万户重要子企业全面制订前置研究事项清单,董事会应建尽建全面完成并基本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董事会授权管理制度全面建立。
重组整合深层次、大范围推进,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挂牌成立,鞍钢、中国中化等企业重组协同效应明显增强。中央企业压减法人户数占比超过5%,大多数企业实现管理层级四级以内。“两非”“两资”清退任务基本完成,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扫尾。
以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为核心的新型经营责任制基本建立,经理层签约实现全覆盖,关键岗位核心人才中长期激励有序推进,已开展中长期激励的子企业在具备条件子企业中占比达94%。
按照国资委的部署,2023年,要乘势而上组织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着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更好发挥中央企业核心功能。
“我们要把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作为一项战略性、引领性重大任务,加快落实、全力推进,进一步加强与同行业国际先进企业的全面对标,提升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能力。”彭华岗表示,要加快培育行业产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世界一流创建示范、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和品牌引领四个专项行动的深入实施,在不同领域形成百家以上不同层级的典型示范企业。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已将2023年确定为“能力提升年”。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董事长宋鑫表示,要以全方位能力提升推动集团公司全面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大国企实现由大到强转变、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长期从事国企研究的专家刘兴国表示。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