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预留版块

行业会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行业会议

一场产业论坛三位院士出席山东抢占智能机器人产业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3-04-18点击数:

 微信截图_20230417085816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济南以来,先后主导、参与齐鲁星座、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农业星座等多个卫星星座的发射,成为济南抢占空天信息产业的主力军之一。记者从4月14日召开的智能机器人创新论坛上获悉,该院依托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正积极谋划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产业,推动山东抢占新的前瞻性产业高地。
 
  万亿蓝海市场等待开发
 
  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再到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机器人技术成熟度也随着5G信息化、物联网等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得到快速突破。本次智能机器人创新论坛大咖云集。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邓宗全到场作报告,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苗春燕作线上报告。此外,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研发人员,以及多家机器人领军企业负责人到场作技术交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高度机动的微型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进入身体,比如胃部,让人产生饱腹感,帮助减肥。”苗春燕院士的报告以一个有趣的科研成果开头,她透露,2023年,中国智能机器人市场将达到千亿元规模。
 
  据麦肯锡报告,到2030年,全球约有4亿个工作岗位将被自动化机器人取代,按20%渗透率测算,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约12万亿元-16万亿元。同时,智能机器人市场空间的巨大潜力,也让很多具备科技实力和属性的行业及企业有了更多的创新思考和开拓的可能性。
 
  山东省布局新赛道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2018年6月19日,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揭牌,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该中心按照企业化机制运行,采用“公司+联盟”模式运营,包括14家股东单位,整合了国内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重点学科群和科研基地。2021年,在工信部支持下,山东产研院作为第15家股东进入机器人创新生态,并把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山东基地落地济南。目前,该院已经成为该中心的第一大股东,成为产业生态布局的主导者。
 
  “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致力于提升我国的机器人公共技术供给,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这是国家的战略布局,同时也非常契合山东从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的升级需求。”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介绍,目前,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已经构建技术平台,引进一流创业团队,成立产业基金,正等待国家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和授牌。
 
  作为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新玩家,山东省选择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后,将积极构建能持续提供技术、专利支撑的国际化产业生态,引进高端人才,在智能芯片、传感器等核心技术节点不断取得突破,进而推动智能机器人应用到太空、深海、地底等人类难以进入的空间;危险、高温等恶劣作业环境;从事高度重复作业环节,解放劳动力;进入人工难以操作的高精尖领域,例如手术机器人;赋能制造类企业,打造“黑灯工厂”,为我国迈向“工业4.0”贡献力量。
 
  人形机器人,机器人赛道新路标
 
  人形机器人作为机器人终极的核心代表赛道,近几年在行业和市场引发高度关注,也是本次智能机器人创新论坛引发热议的话题。2021年8月,小米在发布会现场以实体形式公布了首个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腾讯投资了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科技。特斯拉在2022年公布了自己的人形机器人原型机“Optimus”擎天柱,根据现场视频,该机器人和真人大小相仿,能够胜任搬运等复杂任务,预计3到5年即可量产。
 
  “目前,人形智能机器人在全球还未真正实现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付宜利透露,国内高校中,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处于领先水平。
 
  除了山东大学这所本土高校,济南市、济南高新区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建设的四不像机构——北理工前沿院,再加上山东产研院的助力,可以说,山东省已拥有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先发优势。
 
  2022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部门发布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规划》的提出,极大地振奋了机器人企业及研发机构。付宜利认为,人形智能机器人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一项科技,而是融合了芯片、人工智能、动力操控在内的综合产物。基于该产业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人形机器人虽未实现产业化,但在前往产业化的征途中,完全可以实现“沿途下蛋”,发力该领域的企业(机构)可以先实现关键器件产业化,也可以提供技术服务赚取利润,而全产业链的培育则需要政府引导、统一规划。未来,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农业、健康、教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市场。
 
  “能否抓住智能机器人的先发优势,抢先打造产业高地,决定了区域发展能否真正实现高质量。”孙殿义说。
 
      

科技动态

产品技术

政策解读

© 2018 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邮箱:hbjd2018@126.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湖北工业大学机械楼教七-A701室 邮编:430068 技术支持:未来视窗

官微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