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预留版块

行业会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行业会议

全产业链布局山东产研院:抢占机器人产业新风口

发布时间:2023-04-18点击数:

 微信截图_20230417084257

  4月14日,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单位主办的智能机器人创新论坛在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召开。李术才、邓宗全、苗春燕等国内外院士专家,聚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探讨机器人智能化发展新方向,加快创新布局、抢占产业高地。
 
  在济南的地铁施工中,智能盾构机在深邃的城市地下施工时大显身手。山东大学的科研团队利用智能技术成功为盾构机装上了眼、耳、鼻、脑等“器官”,来应对泉水保护、穿越断裂带、下穿采空区等一系列重大难题。比如,盾构机上搭载了地质预报系统,相当于有了“火眼金睛”,能够“透视”地层,识别前方50-80米的溶洞、断层破碎带以及水体等不良地质情况,有效控制地面塌陷、突水涌砂等灾害。
 
  这是智能建造机器人在装备领域的应用之一。该团队研发的钻爆机器人在济潍高速、莱荣铁路等工程的隧道施工中开始应用,并联合山东高速在临沂—滕州的高速公路项目中打造智能建造示范线。
 
  隧道巡检机器人则可以在不封路的状态下,高效安全检测、治理各种隧道的病害,已在济南开元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等进行了示范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在论坛上表示,结合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变革技术,地下工程建设正在迈向智能化、智慧化新时代,实现少人化、无人化。
 
  他认为,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代替人类劳动势在必行。
 
  在航天领域,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更为广泛,用来辅助宇航员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邓宗全介绍,在月球探测机器人、火星探测机器人、小行星及太阳系边际探测等方向,机器人的作用举足轻重,来适应外太空的极端环境,他认为轻量化、驱动传动组件、航天机电等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同样取得创新突破。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苗春燕介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发出胶囊机器人,在胃里带来饱腹感,从而为病人减肥。
 
  人形机器人是本次论坛的热点话题。这种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的智能机器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代替或辅助人类工作。比如陪伴照料老年人的智能机器人,将在老龄化社会中替代护工。
 
  “像高空作业、地下掘进、高温高压环境等高危场景,以及重复性易疲劳工作,将来一定是机器代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表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数字化发展进程提速,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创新发展、升级迭代的重要机遇。围绕建设制造业强省重大需求,聚焦智能机器人领域生态建设,2021年,山东产研院战略布局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山东总部基地,联手国内14家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共同提升我国的机器人公共技术供给,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落地。
 
  目前,山东产研院已在机器人传感器、关键部件、人工智能等开展全产业链布局,依托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进入新赛道,抢占产业高地,助推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

科技动态

产品技术

政策解读

© 2018 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邮箱:hbjd2018@126.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湖北工业大学机械楼教七-A701室 邮编:430068 技术支持:未来视窗

官微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