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从小就喜欢动手”
王伟华至今还记得1993年的那个5月,结束技校的学习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提前一个月他就到红阳公司报到。“学校一共出了四个五级工,我是其中的一个。”从小就喜欢动手的他进入钳工这个专业立马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并在毕业时交出不俗的答卷。也许就是这种天生的喜欢与成就感,让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航天,并迫不及待地提前启动职业生涯,进入原生产准备车间成为一位模具钳工。
模具钳工对手工作业要求极高,脱模精度要求也高,是一个容易出人才的专业。王伟华的提前报到迎来的是公司给予的特别惊喜:师从高级技师、“航天技术能手”李家宁。李师傅不仅自己技艺高超,还非常善于传道解惑,先后培养出杨波、贺雄伟两位全国技术能手。
“人家水平那么高,咱一时追不上也得跟着跑啊!”王伟华坦言,上进心和环境对人的成长特别重要。和高手同门竞技的经历让他在起步之初就形成了瞄准高端、博弈一流的意识和态度,为以后的跟跑甚至领跑准备了长足的精神动力。
肯干、能干、精干,王伟华如饥似渴地吸取着来自师傅、师兄等各路高手的实践精华与营养,并积极参与各种型号的实战演练,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成长。时光不负有心人,2000年,航天科工集团第二届技术比武,王伟华一举成名,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先后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
行成于思,“这份工作我很喜欢”
“没事就琢磨点新技术”,让王伟华在日新月异的型号工作中大放异彩。为增强产品适用性,突出灵活快速的特点,在某型号中对关键部件进行颠覆性创新。在产品设计和试生产过程中,由于合金校形后的尺寸精度差、装配定位基准差,导致部件对接时装配缝较大,严重影响产品生产顺利进行。王伟华带着六个兄弟一起攻关,通过装配前校正、使用检验模检查,提高零件成形精度,保证装配精度,减少产品装配校正工作量;又优化定位基准,使打磨量减少90%;优化铆接顺序,使装配变形减少80%,有效保证了产品正常进行。
提效有一套,降本也有妙招。某型号部件为强度较高的钛合金材料,使用一般合金材质的麻花钻和鍃窝钻损耗特别大,加工几个铆钉孔就得换钻头,一个钻头价值上百,一件产品上有上千个铆钉,成本损耗惊人,而且来回更换钻头、磨刃浪费的作业时间更让人心痛。王伟华想到机加制造部报废的丝锥,灵机一动,将螺旋槽进口丝锥前端螺旋部分加工成钻头切削刃,用于铆钉孔的扩孔和鍃窝,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生产进度。“之前老是换来换去,可烦人了。师傅一个机灵就变废为宝,太厉害啦!”提起这事儿,小徒弟陈锡龙满是佩服,车间主任也连连称赞:“给车间省好多钱了,又提高不少效率,可是立大功了!”
攻关是王伟华的另一强项。今年5月,车间接到一项协外任务,国家某重点型号产品组件的装配。这项任务难度非常大,首先是浮动安装,没有明确的安装基准。零件都是3D打印出来的异形结构,但配合的精度要求高。二是时间紧,任务重,要在2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试装配、拆解、再装配、试验等过程。任务来后,车间领导第一个就想到了王伟华,非他莫属!车间的信任让王伟华倍受鼓舞,从5月10日起至7月10日止,整整2个月的时间里,他和王卓两人起早贪黑,夜以继日,连续奋战,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得到了车间和协外方的高度赞誉。
誉源于与,“他这个人大家都喜欢”
“技术好,态度好,我们有难活儿都喜欢找他。”说起王伟华,总装总调部老技术员刘海英连连称赞,用了好几个“喜欢”。研制的产品难度大,过程反复多。同样的研制任务,别人走一步问一步,但王伟华总会把问题想在前面,怎么修配零件精度、怎么协调部件配合、怎么保证总体精度,在工艺方案制定时就积极参与讨论。
“和一般的铆接相比,王伟华负责的这个部位属于反铆,空间有限,铆枪不能完全兼顾,王伟华就会在边角处换铆钳。虽然费事一点,但他的工艺方法加工质量特别有保证。”说起王伟华,多年合作的工艺闫安也颇为赞许,别人干难免出错或停滞,但他一干就合格,还干得特别漂亮。“点子特别多,关乎产品质量的许多细节处理上,王伟华特别用心,一点也不怕麻烦。”
“王师傅人特别好,是我们电缆班的急救星。几乎帮过我们每个人。”说起王伟华,总装总调部的女子天团——电缆班同志是清一水的赞誉。返修是电缆生产中经常碰到的麻烦事,小米大小的顶丝抹胶固化后又要拆除,还不能伤及螺口和漆面,要求用力既巧又狠,还很考验眼力和耐心。女工们个个头疼,一般人也不敢接,虽然是义务帮忙,但只要一个电话,王伟华总会第一时间增援。哪怕是电缆班加班他休息的时候,王伟华也是毫不推辞,立马赶到。一年下来,至少要处理200-300颗顶丝,而这样的义举他至少坚持了五年。从没向车间提过任何条件,或跟女工们表示过半分犹疑。
好技术、好态度、好人缘、好口碑,成就了王伟华27年来与日俱新的好成绩,也赋予了他从生活到工作的好心情。“这样干下去,再干27年我也愿意。”尽管48岁了,但说起工作,王伟华仍是满满的激情和干劲,对未来充满期许:“技术发展很快,希望有机会能多出去走走,看看同行都是怎么干的,学点新手艺。”
对于这位“五好”员工,车间也是满怀期待:“现在成立了‘王伟华工作室’,希望能把他的好手艺、好作风好好传下去,让大家都能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为公司发展培养更多的工匠人才。”(文/沈佳、汤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