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开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路径与发展情景研究,支撑我国“十四五”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研究制定,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在能源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共同启动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战略与路线项目”研究。7月14日,该项目启动会通过线上会议召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主任龚慧明、工信部装备中心数据管理处处长邱彬、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邵浙海、南瑞集团国际部副主任/Chaoji国际联合工作组中方技术协调人倪峰、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综合部主任张帆以及项目组20多人参加了会议。
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主任龚慧明博士在致辞中表示,在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指导下,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但仍跟不上电动汽车的发展,汽车电动化的转型需要车、桩、场、网等协同发展,希望通过本项目系统研究,能对下一步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战略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支撑,助力交通电动化转型。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李立理博士代表课题组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及研究方案。李博士介绍:预计2020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可基本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但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是私人领域还有明显短板,距离“车桩相随”还有一定差距。对占据市场主体地位的私家车,ETTP(电力到车位)与市场化公共车位“桩位一体”定向共享和V2G商用是提升私家车市场转化率的两大关键因素。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标准部部长、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赵立金介绍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修订工作进展及对充电设施的需求情况。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邵浙海详细介绍了充电基础设施技术路线图研究制定情况,并认为我国要从交通和能源互联网角度考虑充电设施可持续发展解决途径,充电服务网络要打通行业信息孤岛,充分释放多种类型场地资源,同时发展有序充电、微网化充电设施及V2G技术,以解决电力资源供给问题。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综合部主任张帆介绍了我国充电设施发展现状及展望,认为充电基础设施已列入城市新基建,充电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建议项目组注重这方面的研究,同时认为包括V2G在内的有序智能充电技术将越来越重要。南瑞集团国际部副主任、CHAOJI国际联合工作组中方技术协调人倪峰介绍了CHAOJI充电接口和标准情况,现在世界使用的充电系统一共有3大系统5种接口,能否推出一种接口标准,可实现向前及向后兼容非常重要。目前中日已推出了CHAOJI白皮书和日本3.0标准,计划到2035年完成全部车辆的接口替换,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接口。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意义重大,并对项目研究涉及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建议项目组详细调研北上广等大城市私人充电设施的规模及需求、充电基础设施进小区难等问题,关注未来农村市场及商用车充电设施建设,超级快充、能源互动新技术应用场景等内容,希望项目研究成果能支撑我国“十四五”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研究,发挥充电基础设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促进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