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2月13日,在国家能源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赵学顺介绍,2023年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明确了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强化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任务:一是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二是进一步发挥电力市场机制作用,三是深化电力市场秩序监管。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在总体目标中明确:到2030年,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在近期建设主要任务中再次提到:稳妥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并与现有新能源保障性政策做好衔接。
我国电力现货市场的提出由来已久,2015年《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提出要“逐步建立以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市场化电力电量平衡机制”。2018年我国启动首批电力现货试点,包括8个地区,随后2021年又新增第二批试点。经历了数年的投石问路,目前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即将从试点走向全面铺开。随着我国加快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2022年电力市场交易规模和主体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按交易结算口径统计,2022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共5.2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60.8%,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赵学顺认为,国家能源局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一是要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的决策部署,研究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二是要强化电力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规范电力市场方案规则制定的程序。三是要加强区域电力市场设置方案研究,明确区域电力市场组织架构,研究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方案工作规范指引及跟踪推进机制。四是要深化完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机制,加快推进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电力市场在促进资源优化互济及应急状态下余缺调节的平衡作用。
实际上,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是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的基本路径,煤电转型发展是电力系统消纳新能源的重要支撑,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2022年年底,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实现了6大区域、33个省区电网的全覆盖,统一辅助服务规则体系基本形成。通过辅助服务市场化机制,全国共挖掘全系统调节能力超过9000万千瓦,年均促进清洁能源增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煤电企业因为辅助服务获得补偿收益约320亿元,推动了煤电由常规主力电源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
赵学顺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转型为目标、以市场为抓手”的原则,重点开展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力度。会同相关部门制定辅助服务价格办法,建立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修订完善有关市场交易细则,推动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品种市场化,以市场竞争方式降低系统整体调节成本。
二是进一步拓展辅助服务覆盖广度。加快引导电储能、工商业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参与系统的调节,发挥现有试点的示范效应,推动电力系统由“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互动”升级。建立健全跨省跨区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充分优化各区域省间错峰互济空间和资源共享能力,有效促进区域能源协调发展。
三是进一步挖掘辅助服务功能深度。根据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地研究设立转动惯量、爬坡、调相等辅助服务新品种,切实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更好地保障电力安全供应。鼓励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行业的用户负荷参与,形成多能协同优化的整体格局,不断提高我国能源整体利用效率。(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