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荣获“山西大运汽车装备制造标准化试点”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之后,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运汽车”)又迎来了一个国家级试点——“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标准应用试点”。
全国工业类首批59家,大运汽车位列其中。
这个被称为“国家标准”实验室的试点,能给试点企业及汽车行业带来哪些变化?日前,记者走进大运汽车采访了解。
“国标”试点
大运汽车此次试点的项目属于智能制造。
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的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对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也有战略意义。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在多年前就已开始实施智能制造,而我们国家也正在推进自己的智能制造战略。
标准化体系、信息化系统、智能化设备,是智能制造的三大支撑。特别是标准化,是行业互通的一个关键要素,谁拥有了标准,谁就拥有了发言权。正所谓,智能制造,标准先行。
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推广标准化经验,推动制造业企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加速标准化成果的应用转化,发挥标准对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引领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202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开展了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工作。经企业申报、地方推荐、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遴选出了59个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
试点名单中不乏上海汽车、浙江吉利、江苏徐工等国内知名公司,大运汽车申报的“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标准应用试点”(智能车间/工厂建设类)也成功入选,期限两年。
“试点申报成功,本身就是对公司实力的一种认可。”大运汽车技术中心标准化工作负责人常永斌介绍,2017年大运汽车入选了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目前还在做“山西大运汽车装备制造标准化试点”,这些都给此次申报国家级试点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推进智能制造战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但这些国家标准需要各个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去验证和完善,大运汽车的试点,做的就是这部分工作。根据相关规划,到2024年,我国将遴选出200个以上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形成一批推动智能制造有效实施应用的“标准群”(以至少1项国家标准为核心,配套使用若干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的标准集合)。
因为智能制造的面过宽,此次试点又根据细分领域分为智能车间/工厂建设类、新模式应用类、新技术应用类、供应链协同类四大类型,大运汽车的试点方向是“智能车间/工厂建设类”。
“我们选择了5个国家标准,通过对这些标准的实施,打造全数字联通的交互信息智能车间,实现工艺、设备、生产的信息化,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交互,真正实现车间智能化。”常永斌说。
待到试点结束,大运汽车还将形成一系列成果:比如,提出国家、行业标准的修订建议以及在试点过程中形成新的标准立项建议,围绕“标准群”形成标准应用实施指南或解决方案,面对中小企业和同行业及时推广标准应用试点成功经验,围绕“标准群”形成应用案例,等等。
“智造”大运
对于大运汽车来说,荣获这一国家级试点其实非常不容易。
大运汽车是一个集汽车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拥有国内一流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专用车五大工艺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检测试验设备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大运汽车以信息化整体建设为布局,坚持走智能制造之路,以智能制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订单快速交付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实现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五位一体化”,打造透明、高效、精益、智能、安全的智造工厂,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大运汽车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实现大运汽车的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及行业标准,走出具有大运特色的技术路线,公司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制定企业内部智能制造标准化文件,并对文件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目前公司已制定了《乘用车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乘用车整车订单交付管理制度》《乘用车准时化生产管理制度》等十几份企业智能制造标准化文件。
此次国家级试点,大运汽车将以《数字化车间通用技术要求》为主方向,配套《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规范》《智能工厂通用技术要求》《工业物联网仪表互操作协议》《智能生产订单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开展智能制造标准的试点工作。
常永斌介绍,试点实施共分贯标计划、宣贯、实施、评估、推广五个阶段。因为刚收到文件,目前公司上下在对相关国家标准仔细拆解、解读、学习和消化,待逐条吃透之后,将会严格执行,做好标准的落地工作。
作为“国家标准”实验室,该项试点于国于企都是好处多多——
于产业而言,可以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明确企业各个功能和环节应该执行的标准,为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避免工作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做到及早应对,全面实施,助推企业实现智能制造。
于企业而言,试点项目将系统地提升大运公司智能车间的管理水平,从流程、制度、工艺资料等方面进行全体系的提升,后期能更好地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同时,充分发挥标准应用试点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省(市)先进制造业向智造业转型。
信息来源: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