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步将以“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以及“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项目清单为重点,坚持适度超前推进重大工程建设。 ❖ 将进一步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立体化推动“东数西算”工程。 ❖ 将加快“十四五”规划的能源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稳投资正加码发力。在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基础设施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热点问题作出权威回应。据介绍,“十四五”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前景持续向好。预计“十四五”期间能源重点领域投资较“十三五”增长20%以上。
四方面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头连着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一头连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每一轮科技革命都孕育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每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都引领新的经济转型升级。过去十年,新型基础设施深度植入和赋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持续支撑新技术探索。“中国天眼”、散裂中子源等设施,为探索宇宙起源、探测物质微观结构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有效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遥感卫星等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三是全面支撑民生改善。远程医疗、智慧养老等融合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北斗导航加速在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等领域深度应用,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的便利化水平。5G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在医疗保障、流调溯源等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智慧抗疫”成效显著。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志华介绍,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四个方面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落实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电信运营企业统筹布局5G和光纤网络建设。完善国家算力网络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和集约共建。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的供给结构,提升整体发展效能。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用好中长期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
三是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支持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民生设施,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新型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四是强化以用促建。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重点和建设次序,优先支持建设满足群众迫切需求、对实体经济带动作用突出的新型基础设施。鼓励新技术在能源、矿山等垂直行业融合应用,打造安全可靠、系统完备的新型基础设施。
能源重点领域投资预计增长20%以上
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宋雯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在加快“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积极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预计“十四五”期间能源重点领域投资较“十三五”增长20%以上,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强劲动力。
宋雯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能源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01 加大新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稳步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西南水电基地以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可再生能源电量输送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推进一批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2025年常规水电、核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8亿、0.7亿千瓦左右。深入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示范应用。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力系统融合发展,鼓励开展有序充电、电动汽车向电网送电(V2G)等技术应用示范。 02 强化能源安全保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网间电力互济能力,到2025年西电东送能力达到3.6亿千瓦以上。增强油气供应能力,完善原油和成品油长输管网体系,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和互联互通,拓展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干线通道及南北联络线,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1万公里左右。建设山西、蒙西、蒙东、陕北、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夯实煤炭煤电兜底保障基础。 03 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设智慧能源系统,开展电厂、电网、油气田、油气管网、煤矿、终端用能等领域智能化升级;建设智能调度体系,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以及用能需求智能调控,着力提升能源系统效率;建设智慧能源平台和数据中心,推进“智慧风电”“智慧光伏”等示范工程建设。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经济普惠、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审核:徐向阳
责编:霍悦
编辑:左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