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款机器人主要是用于给小猪打疫苗。因为猪天生爱动,这款机器人添加视觉系统,可以随时追踪小猪的行动轨迹。等小猪不动时,机器人会贴合上去,如果此时小猪受惊,机器人也可以随着小猪向前或向后移动,最后等小猪站定不动,及时给小猪注射疫苗。避免了人和小猪直接接触,减少了感染猪瘟等风险。”
“众所周知,长江江豚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但近年来,长江江豚数量骤减。我们这款机器人在造型上以长江江豚为原型,调整了胸鳍、尾鳍、躯干的相对位置和比例,采用了长江江豚的原始配色,按照长江江豚的运动仿生学,可实现近似长江江豚的有动模式,也可预设游动轨迹,实现水中游泳表演,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和观赏性。”
“这是新松专为工业清洁领域打造的‘星卫来’机器人。它拥有强大的智能清洁单元,配合不同的清洁策略可以有效清理车间内常见车痕、粉尘、油渍等污染物,兼容水泥,环氧,钢板等地面环境。紧凑型机身设计搭载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单元,可保证机器人可在狭窄的通道中零转弯半径完成清洁,不留死角。配备的自动化工作站,可实现自动充电,自动换水,清洁作业无需人工干预。”
……
8月18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在京开幕,现场很多展商热情地向中国工业报介绍起他们此次带来的展品和技术。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梁靓在博览会现场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表示,“本届博览会共有130多家企业的500多件展品亮相,其中,30多款全球首发新品将在博览会现场集中发布。此外,本次博览会还策划推出了‘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矿山’等专区,百余只‘机器狗’将在现场起舞。在体现机器人产品的最前沿技术同时,让参观观众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机器人技术为生产生活带来的变革。”
北京冬奥会上的“他们”来了
走进博览会现场,其序厅左侧的一款冰壶六足机器人吸引了很多媒体和观众的目光,大家纷纷拿起摄像机、手机驻足拍摄。它由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智能制造功能平台有限公司组成的冰壶六足机器人研究团队研发,是世界上首款模仿人蹬踏、支撑滑行、旋转冰壶行为方式的冰壶六足机器人。
在投掷冰壶过程中,六足机器人前部双腿转化为人手的功能,实现抱壶和旋转壶的运动;中部双腿的膝盖和前部双腿的肘关节复合成四点接触冰面,形成人支撑腿的功能;后部双腿蹬踏起踏器,实现推动机器人加速滑行的功能;另外,前部双腿具有在机器人滑行运动过程中二次掷壶来控制冰壶运动的方向、速度和角速度,实现精准投壶和击打功能。
由于场地限制,冰壶六足机器人在此次博览会现场只能在陆地投掷冰壶,因此,在演示时,它只掷出短短几厘米。但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是在正常的冰面上,冰壶六足机器人可将冰壶掷出30米左右。除了冰壶六足机器人,该团队还带来了滑雪六足机器人。
博览会现场关于“北京冬奥会”元素还远不止于此。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中,外骨骼机器人的亮相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目光。
北京大艾机器人本次博览会带来了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杨淑亭穿戴的外骨骼机器人——艾动。据工作人员介绍,艾动AiLegs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以自然行走步态方式,支撑并带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充分激发患者残存的肌体功能,重塑患者正确行走姿态,锻炼患者平衡运动能力及行走肌肉和神经,使患者的行走能力在短时间内获得大幅度提升,最终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科技范”的生活
去年博览会“宠儿”仿生机器人“爱因斯坦”,今年再次来到博览会现场。但这次,他不再是“C位”,主角变成了大明星“邓丽君”,她在博览会现场又唱起了那首耳熟能详的《甜蜜蜜》,很多参观者循着歌声,来到大连蒂艾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EX机器人)的展位。
此外,面部表情捕捉机器人更是和其长相一样的人类来了一场真假PK。大连蒂艾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EX机器人)联合创始人、CEO李博阳介绍,“这款机器人(面部表情捕捉机器人)以公司工程师西尔为原型进行研发、制造,其皮肤质感和一颦一笑与真人无异,将喜怒哀乐等多种表情做到极致,一时间让人分不清是机器人还是人类,如同复制了同款的自己。”当工程师和机器人站在一起的时候,很多参观者大吃一惊,感慨“真人、机器人傻傻分不清”。
作为观察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博览会现场除了随处可见的“科技范”外,技术的革新也受到行业关注。如同造车新势力,协作机器人也被看作是机器人行业的“新势力”。
协作型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机器人,扫除了人机协作的障碍,让机器人彻底摆脱护栏或围笼的束缚,其开创性的产品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开启了新时代。
新松多可便民核酸采样亭则是协作机器人的一个缩影。据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产品销售经理戴俊鹏介绍,新松多可便民核酸采样亭是一款集登记、采样、存储、转运、消杀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流程、智能化工作平台,利用机器人智能视觉和力感知技术,配置一次性咽拭子、检测试管和杀菌消毒等装置,可实现24小时无人化采样,替代医护人员实施重复性、有风险的核酸采样工作,平均每人采集时间为30秒。
每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现场都会集中展示机器人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和产业未来方向,为机器人行业、企业和国内外市场需求打造对接交流平台,加速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和装备制造业技术的提升,有力支撑了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擘画出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图景。
信息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