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是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21世纪最具溢出效应的产业。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赛场,已经成为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重要突破口。2018年起,位于栖霞区的“中国(南京)智谷”建设被南京市委、市政府列为重点支持的重大战略,作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地标的核心区予以重点支持、重点打造。目前,智谷已成为南京乃至江苏区域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综合配套环境最优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议南京聚焦人工智能产业,打造创新发展高地。
现状:
中国(南京)智谷建设初具雏形
近年来,栖霞积极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市委市政府产业地标行动要求,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总面积70平方公里的中国(南京)智谷雏形初具。
产业布局基本完成。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大层级,集聚企业超300家,核心产业规模超80亿元,占全市七成,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近700亿元。基础层,地平线成功量产中国首款、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宇都通讯研发出国内首款5G“微基站”芯片。技术层,引进了中智行总部、极智嘉机器人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应用层,重点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形成包含“三电”核心零部件、无人驾驶、运营服务的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
研发优势加快集聚。用好市委一号文政策,发挥海外协同海外创新中心作用,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等国内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共建以人工智能为主攻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27家,引进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院士、网络安全领域国际权威方滨兴院士、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教授、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宋爱国教授、斯坦福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奥萨玛·哈提卜教授等国内外顶尖学者。截至目前,共集聚人工智能研发人员5000余人,引育人工智能领军人才超过50名。
对外影响不断扩大。组织举办了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大赛、交叉智能前沿峰会,连续三年承办中国人工智能峰会,与南京TOP5高校联合设立人工智能奖学金;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均落户智谷;拥有全省唯一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市唯一人工智能专利导航园区、全市唯一发布人工智能创业指数园区、全市首条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示范路等。
举措:
加快集聚领先企业领军人才,大力优化创业环境创新生态
为加速推进“中国(南京)智谷”建设,栖霞通过明确产业目标、强化规划引领,加快集聚领先企业、领军人才,大力优化创业环境、创新生态。
规划引领,确立产业长远发展目标。明确人工智能产业定位,将人工智能产业定位为地标产业,争创“全省第一、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制定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智谷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密集区,以新港高新园等打造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在智能制造、智能汽车等行业级应用及智能医疗、智能生活、智能金融等消费级应用方面布局,形成各环节有龙头企业、关键点有核心技术的产业体系。
人才为本,招引八方AI领域英才。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人才,通过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在“创业栖霞”等计划中单列人工智能人才名额等方法,集聚一批国际国内顶尖专家。培养一批人工智能科研人才,支持更多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及专业,构建“高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联动的人才需求对接和定向培养机制。培育一批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充分发挥地平线、科沃斯和旷视科技实训基地作用,支持高校、院所联合区内企业建立教学基地,采用“订单式”模式培养企业所需的产业人才。
企业为主,汇聚AI行业优质企业。重点培育一批本地人工智能企业,在平台建设、品牌培育、兼并重组、模式创新及“走出去”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靶向引进一批AI龙头企业,引进微软南京分公司、奇绩创坛、出门问问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和竞争力强的创新企业。大力引育一批实力较强的智能软硬件企业及智能制造集成应用商,完善产业配套,提升产业集聚度。
载体为基,构筑先进研发生产平台。重点打造和服务国家RFID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射频识别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孵化链条、南京大学“双创示范基地”等创新载体,“微软云暨移动应用加速器”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引入中科院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南京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心、清华大学—南京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平台,推动产学研无缝对接,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突破。
服务为要,优化企业发展外部生态。强化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探索成立人工智能引导基金,累计兑现1.24亿元区级扶持资金。目前已组建地平线人工智能、智谷人工智能等12只科创基金,总规模超30亿元。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产业智能化升级、民生智能化应用等区域重大项目应用工程,推进应用场景建设,加强本地AI产品和服务的首购首用。
建议:
建设国内一流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中国(南京)智谷已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区域科技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尚未显现等短板和制约因素仍较突出。建议我市加大支持力度,将智谷建成国内一流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一是集中优势资源,聚焦重点建设。将智谷作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的主体功能区,对人工智能产业实行单列统筹,予以多部门联动重点支持打造。成立专项资金,对重大项目、重点平台予以支持,不断提高全市人工智能产业版图谋划和聚合发展的组织水平。加大产品示范推广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对于本市人工智能产品,在全市范围内由政府首购首用,帮助企业扩大产品影响和市场范围。
二是强化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升级。目前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亟待提升。建议鼓励自主研发,鼓励全市人工智能企业聚焦自主可控研究,围绕人工智能芯片等“卡脖子”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实现核心技术的关键突破,从卖产品转向卖技术、卖服务和卖标准。实行错位发展,以落实“链长制”为抓手,从市级层面统筹规划,做好强链、延链、补链、融链,同时与北京、杭州、深圳等全国其他人工智能重点城市开展差异化发展,打造细分领域高地。打造应用场景,支持智谷申报江苏省车联网(智能网联)先导区,支持中智行等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择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应用的试验和试点,推进英特尔未来中心等应用场景落地,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结合产业需求,加快人才引育。加强产教融合、产学研联动,共同培养产业所需的人工智能人才。建议一方面支持在宁人工智能企业更大力度招贤纳士,加快集聚行业高端人才。对产业发展急需、能够引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特殊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重点支持。另一方面,更大力度支持在宁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和强化学科建设,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在产业需求和高校培养两者融合上着力探索创新,培养跨学科融合性人才。
四是破解融资难题,优化发展环境。建议发挥政府财政支出的撬动作用,加大对科技含量高、成果转化率高的AI项目支持和奖励力度。支持民营资本投资多元化,引导好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投资注资,并吸引带动风险投资、天使基金、私募基金等社会资本进入人工智能领域。
五是突出创新导向,合理调整利益。人工智能产业是兼具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投资需求量大且回报周期长。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落实好研发机构、孵化园区和最终产出园区之间三者利益共享机制,特别是科技企业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利益共享、项目信息提供地和项目最终落户地的利益共享,不断增强地方实施科技创新孵化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定力和底气,为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