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北省省赛在江汉大学开赛。为期两天的激烈角逐中,共有来自33所湖北高校的404支大学生代表队同场竞技,1600余名大学生比拼势能驱动车、智能无人机配送、水下管道智能巡检、生活垃圾智能分类等8个赛项。
比赛现场。(通讯员王传斌 摄)
选手在工程场景数字化项目比赛中。(记者刘嘉 摄)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目前我国高校工程类竞赛中最具影响力的赛事。从2009年第一届的单项竞赛发展到如今14项竞赛,首届比赛仅58所高校300名师生参与,而本届比赛有近500所高校近5万名师生参加。比赛提升了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工程实践与创新体系贡献了重要力量。
参加势能驱动车和热能驱动车的小车正在“候场”。(记者刘嘉 摄)
本届竞赛湖北赛区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竞赛总裁判长、原江汉大学副巡视员童幸生教授介绍,今年的比赛综合性强,很多比赛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运用,是典型的学科交叉赛事,重点考察学生利用跨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面向实际问题的创新设计与制造能力。参加比赛的学生需要先将自己的设计形成文档进行审评,再参加初赛,选取60%选手参加决赛。今年还有三项新增赛项,分别为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工程场景数字化、桥梁设计。
智能无人机配送比赛中,无人机要向地面圆心精准投递。(记者刘嘉 摄)
智能无人机配送比赛场边,参赛学生们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记者刘嘉 摄)
记者发现,今年比赛项目有不少与社会热点、生活实际关系密切。如智能无人机配送比赛,参赛选手要让无人机在指定地点起飞,将一个白色的圆柱体投放到地面圆环内,投放位置越接近圆心得分越高,考验智能无人机配送的精准度。与此同时,场地另一端正在进行生活垃圾智能分类项目,大学生们带来自己设计的智能垃圾桶,并现场将可乐瓶、烟头、电池等“垃圾”一一放进垃圾桶,垃圾桶将进行智能识别,并将垃圾分类投入不同垃圾桶内。
比赛现场。(记者刘嘉 摄)
比赛现场。(通讯员王传斌 摄)
“我们设计的这个智能垃圾桶,用了半年时间准备,光是烟头的照片就拍了120多张。”三峡大学机械学院大三学生但汉元介绍,这个智能垃圾桶最难的部分在于准确识别,他和组员们一起对各种垃圾实物进行拍照,然后进行运算、建模型,设计了识别程序。垃圾桶能通过摄像头快速识别垃圾并用运送装置准确投放进不同的垃圾桶。为了识别更准确、使用更人性化,他们还在识别区域内加入了灯光和语音提醒。“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智能分类垃圾桶将来能真的应用到生活。”
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比赛项目,“垃圾”放入后将被智能识别,自动投入相应垃圾桶。(记者刘嘉 摄)
势能驱动车、热能驱动车比赛场地,每当一辆小车完成比赛,观众台上的师生中都会爆发出掌声、欢呼声。江汉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指导老师侍中楼此次也带领学生参加了这两项比赛。他介绍,势能驱动车是让学生想办法将小车上1千克砝码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热能驱动车则是将5毫升酒精的热能转化为动能,酒精灯就放置在小车底部。学生通过传送装置让车辆前进并控制方向,小车在赛道中绕桩走S线,行驶距离越远、过桩越完整的小车得分越高。这项比赛考验学生对转动机构的设计和制作,对综合能力也是一项挑战。“这也是湖北省的强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江汉大学学生收获了一、二、三等奖。”
根据赛程安排,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北省省赛将于4月18日进行决赛并举行闭幕式。
比赛现场。(通讯员王传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