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预留版块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我国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落地盐城

发布时间:2020-11-03点击数:

      10月20日,由国家能源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EDF)合资建设的国华东台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揭牌。这是我国首个中外合资的海上风电项目,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市场正式向外资打开大门,更为“一带一路”倡议再添能源合作项目。近日,记者来到东台,实地探访“风从海上来”的磅礴气概。

       施工条件特殊,央企东台项目填补全球技术空白

  在东台近海的北条子泥海域,海面一望无际,远处巨轮穿行。连片的风机仿佛站姿笔挺的哨兵,在海天之间,用洁白的叶片划出一个个完美的圆。这里,就是国华投资江苏东台四期(H2)3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

  “项目于2018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12月全部投产发电,是当时国内在建海上风电项目中,离岸距离最远、综合施工难度最高的。”回忆起长达18个月的施工建设,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素平记忆犹新。

  该风电场属于典型的潮间带地形,工程所在区域海况条件恶劣,存在无规律暗涌,加上受季风、突风、台风、寒潮等不利气象因素影响,对施工进度影响极大。

  针对难点问题,建设者们在传统作业方式的基础上,采用了世界首创的单桩基础风电机组整体安装,在填补行业国际空白的同时,开创了海上建设新的发展方向,大大提高工效降低成本。

  不仅如此,这个一流的海上风场还把保持着五个国内首例的记录:国内首例成功实施220千伏三芯海缆海上倒缆;国内首例成功实施220千伏三芯海缆进口硬接头制作;国内首例完成登陆距离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220千伏三芯海缆登陆段施工;国内首次采用自升式稳桩平台沉桩的施工工艺;首次提出整风场220千伏及35千伏全海缆监测方案技术。

  技术的领先,也带来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国华东台项目秀出了可观的数字:截至三季度末,H2项目已完成发电量约5.9亿千瓦时。两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可满足近两百万居民的年用电需求,相当于节约标煤44.1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3.75万吨、二氧化硫1704吨。

       中法携手共建,海上风电首获外资青睐

  2019年3月25日,国家能源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在巴黎签署了《东台四期和东台五期海上风电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利用各自优势在江苏省东台市共同投资建设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80亿元。其中,国家能源集团下属国华投资公司持股62.5%,法国电力集团下属法电新能源公司和EDF(中国)投资公司共同持股37.5%。法国电力集团此次投资超过1.6亿美元,创该集团在我国非核电市场投资新高。

  “法国对于我们,不仅有资金上的支持,更有技术上的指导。”顾素平表示,法国在海上风电领域起步早、经验足,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既能结合东台地质地形,对于装机技术进一步优化,还在建设生产一体化方面提出建议,为今后的生产运营铺路。

  海上风电项目,安全与环境是两道“硬杠杠”。施工建设中,中法两方着眼于风险控制,共同保障项目的绿色发展。

  建好一座风场,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由于施工地点离岸较远,公司从项目选址时就开始部署环保工作,通过调阅场址附近海域历年的水文、鱼类、海鸟资料,在选择适合风机施工的同时,避开鱼类和海鸟大规模活动的路线和场所,确保风场施工和运营对周边海域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海上风场施工时间长、运营周期更是长达25年,且涉及环节多,对此,公司聘请专业第三方机构开展不同阶段海洋环境跟踪监测工作,同时制定了详细环保措施,并严格执行,海上产生的各类垃圾全部运回陆上,按照规定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海洋污染。

  在最大限度不破坏海洋环境的基础上,项目更积极做“加法”,实施鱼类增殖,改善海洋生态。2020年8月,东台海上风电公司组织开展了鱼类增殖放流工作,44万尾半滑舌鳎、2万尾半滑舌鳎标志鱼等鱼类鱼苗通过放流回归自然。通过增殖放流活动,有效丰富了海域水生生物资源,对维持风电场海域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

       环球同此凉热,江苏海上风电再提速

  “二氧化碳排放到达峰值,并争取提早达到峰值”“相比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6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中提出了多项2030年目标。

  “要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减排目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一个重要途径。”省发改委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唐学文表示,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资源和适宜大规模开发的优势,也成为近年来江苏风电开发的重点。

  一直以来,江苏海上风电是当之无愧的“领跑者”。江苏拥有长达 957 公里的海岸线,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且品质较好,是国务院确定的 7 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海上风电基地。2020 年前三季度,我省海上风电新增装机 63 万千瓦,累计装机 486 万千瓦,装机规模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是全国海上风电建设的标杆。

  资源优势如何转换为产业优势?唐学文认为,应推动风电产业“链式”发展和融合发展,打造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促进风电产业跨越式前进。目前,盐城大丰风电产业园以金风科技为首,带动十余家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初步形成新能源产业集聚的态势。

  放眼未来,随着海上风电进入“无补贴时代”,产业发展从粗放走向精细成为共识。唐学文表示,下一步,江苏将更加积极研发和生产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海水淡化设备、海岛用海水淡化及海水综合利用设备,从而推进以“风电水一体化”为主的海水淡化成套装备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海水淡化装备制造综合水平,让江苏的海上风电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引领江苏海上风电发展新模式的试点示范,国华东台海上风电项目在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基础上,未来将加大可再生能源和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开发力度,推动东台百万千瓦级风光氢储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开发建设,创新运用海上能源岛模式,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储能等实现清洁能源高效综合利用,打造海上能源供应综合体,力争将项目打造成全球海上风电风光氢储综合利用和中外合资清洁能源合作双示范。

科技动态

产品技术

政策解读

© 2018 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邮箱:hbjd2018@126.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湖北工业大学机械楼教七-A701室 邮编:430068 技术支持:未来视窗

官微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