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宇
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发力,企业运行状况得到改善,制造业生产继续呈现恢复态势。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多措并举夯实装备领域稳步回升。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等多家协会都向行业转发了该通知,同时提出了振兴行业发展的想法和规划。
装备制造业整体向好
根据国家统计局11月27日发布数据,前10个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2%,增速较1-9月加快2.6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回升。电气机械行业受新能源产业带动,利润大幅增长近三成。汽车行业今年以来累计利润首次由降转增。
从企业活力看,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1月10日,全国装备制造业采购设备投资同比增长9.8%,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
从投资看,1至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7%。同时,从近期地方发布的数据看,今年前10个月,制造业成投资增长主要拉动力,且不少地方的制造业投资进度快于预期。
特别是,前10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呈现了多个方面增长,反映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随着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绿色转型持续深入,制造业技改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从全国范围看,1至10月,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4%,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0.7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0.9%,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
根据今年的市场状况,《通知》提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其中提出,提高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重大技术装备自主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实施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做优做强信息通信设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电力装备、船舶等优势产业,促进数控机床、通用航空及新能源飞行器、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医疗器械、邮轮游艇装备等产业创新发展。
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作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组织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一体化推动生产推广应用。加快能源电子产业发展,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发展和行业应用,完善光伏、锂电等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优化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试点政策,深入开展政府采购支持首台(套)试点,推动首台(套)、首批次等创新产品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
培育提升世界级集群
《通知》中重点要求装备行业深耕新能源领域。其中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推进国家级集群向世界级集群培育提升。启动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区域增长极。
《通知》中还提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加快推进装备数字化,遴选发布新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加快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转型。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实施5G行业应用“十百千”工程,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加快5G全连接工厂建设,推动各地高质量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落实5G扬帆应用行动计划,深入推进5G规模化应用。
行业协会提出发展举措
针对《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多家装备行业协会针对本行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想法。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指出,将着力解决行业运行中的问题,将积极拓展市场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继续推动工程机械行业进一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今年圆满收官和明年良好开局。
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行业发展深度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大力推动整机、零部件和原材料企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和新能源工程机械发展进程,构建自主可控的新能源工程机械产业链,努力实现电动工程机械全产业链同步发展;积极稳妥地完成非道路工程机械四阶段排放标准的切换实施和加快低排放工程机械产业链建设;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和国际合作领域,保持我国工程机械出口稳定增长的势头;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核心竞争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做优做强工程机械产业做出贡献。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也针对《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进行了整理。协会表示将重视通知中提出的深挖市场潜能、扩大消费需求要求,加快邮轮游艇大众化发展,推动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升级。
同时,针对稳定工业产品出口,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提出,全行业提升港口集疏运和境内运输效率,确保进出口货物快转快运。落实好稳外贸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抓实抓好外贸信贷投放。协会还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完善监测调度和督导激励机制等保障措施。(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