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预留版块

科教展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博览 > 科教展览

聚焦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炫酷机器人的N种打开方式

发布时间:2023-09-01点击数:

    微风轻拂,秋意渐浓。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开放创新聚享未来”为主题,于8月16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全国各地的展商观众纷至沓来,展馆内人头攒动,气氛活跃。
 
  据悉,本次展会,共有14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参展,近600台机器人登台亮相,其中60款新品首次亮相。从仿生机器人、智能机器宠物猫扎堆亮相,到“李白”“杜甫”等人形机器人“各显神通”,本次展会为观众带来现场感十足的观展体验,打造出一场“新奇特”的科技盛宴。
 
  上百种类型机器人“争奇斗艳”
 
  “刚开始参展时,我们只有消防灭火机器人,现在有各种侦察、救援、应急处置、排涝的机器人。”回忆起第一次参展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单品机器人,参展某公司项目部经理常善强告诉记者,这几年,公司研制的机器人种类年年在增加,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宽。
 
  “种类更多,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更接地气更实用。”这也是许多参加过往届展览的观众,对本届展览的印象概括。漫步一个个展区,记者感受着不同种类机器人带来的惊喜与可能——
 
  倒水、泡茶、倒茶……走进一家公司的展区,迎面看到的便是正在“优雅”展示茶艺秀的机器人。据悉,基于软体机器人技术开发的柔性夹爪,这款机器人有了足够柔软的“手指”,可以轻松地端起茶杯,实现茶饮的全自动制作。

微信图片_20230901084000
人形机器人正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表演。新华社图片
 
  杭州一家公司研发的智能采摘机器人,通过机械臂和果实获取装置,可以实现采果、纳果、储果全程自动化采收。据介绍,这款机器人在观看学习了近万张猕猴桃的照片后,能像经验丰富的果农一样根据质量、大小对猕猴桃进行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0%。
 
  还有的机器人化身“按摩师”,为参展的观众现场露了一手。它搭载了灵活的机械臂,熟知人体的各个穴位,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机器人种类越来越多的背后,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与社会环境的认可。一方面,随着机械工程、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的进步,机器人正逐步适应多种环境和任务。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机器人角色的理解和认同也在逐渐增强。
 
  “今年大会上展出的机器人让人眼前一亮,而且越来越实用,很多都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看着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一名参观的年轻人对记者说。
 
  此外,更让人惊讶的,还有在此次展会上“开跳”的人工心脏。
 
  只见展区前,一家公司推出具有仿生结构的某型全柔性人工心脏。它仿照自然心脏结构设计,选用与人类肌肉模量和密度接近的、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和拉伸强度的硅胶柔性材料一体成型,为人工心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
 
  “这款人工心脏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未来能够恢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延续患者生命,帮助其过渡到心脏移植阶段或作为永久性治疗手段。”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这款机器人已经进行多少次迭代升级了?”“它目前的应用场景主要在哪些地方?”探馆期间,记者在展厅里往来穿梭,热切的提问声和相机快门的“咔嚓”声不断响起。
 
  人形机器人有了更智慧的“大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好诗!太白兄!”
 
  在某仿生人形机器人展位上,不少观众跟随眼前的“李白”“杜甫”穿越到古代,倾听两位大诗人慷慨激昂的吟诗。
 
  走近一看,只见一袭白衣的“李白”,腰间挂着装酒的葫芦,眨眼的瞬间睫毛微颤,一旁席地而坐的正是与其互动的“杜甫”。
 
  这是某机器人公司打造的栩栩如生、动态逼真的仿生人形机器人产品,其细腻的皮肤纹理、真实的头发质感、灵敏的语言交互能力让现场观众叹为观止。
 
  利用多模态融合技术和专属的深度学习模型,使得这些仿生人形机器人具备可听、可看、可说、可答、可思考的能力,同时拥有较高的自由度,可以灵活抓取物品,模仿人类多种动作与表情。
 
  同一时刻,另外一家公司展示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正在现场为大家展示如何制作咖啡,并在咖啡上炫技“拉花”。看着机器人的高难度操作,观众们纷纷拍手赞叹。“与它相比,我的手好像是废了。”一位观众说。
 
  这些类人大型双足人形机器人,可谓是本次展览的热点。在展会现场,记者发现,各个参展公司基本上都推出了自家的双足人形机器人。
 
  人们对人形机器人的痴迷由来已久。
 
  早在2000年,日本就已经推出阿西莫机器人,但最终因为高昂的成本、艰难的商业化落地进程放弃研发。后来,备受关注的美国阿特拉斯机器人,在运动拟人上做到了极致,曾推出阿特拉斯的跑酷视频,让人们以为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已经接近人类。而实际情况是,拍摄过程中有接近一半的时间阿特拉斯机器人都会失衡倒下。
 
  如今,随着软硬件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成式AI的出现和深入发展,使得人形机器人有了更智慧的大脑,机器人在实际场景下的感知、计算、决策、执行能力大幅提升,交互属性大大增强。
 
  未来,人形机器人应用潜力巨大。
 
  比如,像“李白”“杜甫”这类仿生人形机器人,可以应用到全国范围内线下场馆,传播传统文化;再比如,人形机器人可以到辐射较大、危险系数较高的特殊岗位,代替人类工作,保证人类生命安全。
 
  不妨试着想象一下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工作场景和方式——
 
  一家羽毛球馆里,市民小王正在进行羽毛球训练。值得关注的是,这天陪他打羽毛球的对手,是一款人形机器人。依靠自身的视觉感知系统,除了能够自主响应用户对话外,人形机器人系统还能够根据人类自然语言指令,自主判断市民小王的动作,配合其练习。
 
  每次训练结束后,人形机器人会梳理整合小王的发球轨迹等训练数据,对下一次训练提出针对性建议。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人形机器人还存在成本高昂、运动能力不达标等制约因素。有人表示,当看到机器人或虚拟角色在外貌和行为上逼真地模仿人类时,常常会感到不舒服,产生“恐怖谷”效应。还有人担心自己的数据隐私安全,以及自己的工作是否会被机器人替代,等等。
 
  可以看出,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机器人+”不断拓宽人类想象的边界
 
  如今,机器人在普通民众中的热度逐年升高,正在从遥不可及的科幻电影中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下,机器人产业正踏入新技术密集爆发的发展机遇期。在这个背景下,机器人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地将“机器人+”应用推向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机器人+”零售——
 
  随着5G技术以及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未来机器人在线下零售场景中的价值会越来越显著。一方面,机器人可以自动执行货架识别、库存管理、货架整理、货物搬运等任务,从而减轻工作人员负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机器人能够充当导购员角色,向顾客提供产品信息、推荐商品,甚至进行销售,根据顾客的需求和偏好进行精准匹配。
 
  “机器人+”安全——
 
  在巡逻巡检领域,通过机器人系统软件定义和集群部署,机器人应用场景能覆盖电力、能源及隧道、管廊等高危等级场景,实现多维度、全要素的人机协同巡检、可视化应急处置、数智化全息巡检,打造人机协同、多机协同的智慧新模式。
 
  “机器人+”养老——
 
  展区里,一家公司研制的宠物猫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这款机器人有着极为接近真实的毛发触感,连粉嫩的脚垫也是柔软的。摸摸它的头,它就会发出可爱的喵喵声,让人真实感受到“撸猫”的幸福感。与真实的宠物猫一样,它可以用于陪伴老人或为特殊人群提供情感支持。
 
  今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展会现场,琳琅满目的“机器人+”不断拓宽人们想象力的边界。“您只要用‘意念’想象就行,身体不需要做出任何其他提示或刺激。”脑控机器人展区,在工作人员的现场指导下,“体验官”们戴着黑色脑电帽,仅凭意念就完成了让面前小车前进、转弯等操控指令。
 
  “通过采集、识别、处理这些脑电信号,我们就可以确定体验者所发出的命令,最后将对应的命令发送给小车完成指令。”工作人员介绍。
 
  人类的想象有多广,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就有多广。从今年各种首发新品来看,可以预测,随着5G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未来机器人将拥有更高层次的感知、认知和人机交互能力。
 
  我们相信,未来机器人产业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惊喜,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科技动态

产品技术

政策解读

© 2018 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邮箱:hbjd2018@126.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湖北工业大学机械楼教七-A701室 邮编:430068 技术支持:未来视窗

官微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