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先锋力量引领红阳速度
——记航天三江红阳公司“先锋”党员突击队
张丽娟
10月下旬,最后一次专项任务指挥部会议在航天三江红阳公司科研生产部会议室召开。会议室墙面上,近1米长的任务图表一片飘红,十分醒目,最后一个空白表格也被红旗填满。“先锋”党员突击队队长周传祥和突击队员们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握手相贺。“先锋”党员突击队创新挖潜、团结协作、勇担使命,经历5次生产调整,历时91天,提前11天锁定胜局。
主动出击攻坚克难
8月中旬,公司党委召开型号专项任务动员会,同步下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知,型号项目组迅速成立“先锋”党员突击队。“任务数量增长超过5倍,而生产周期缩短了一半以上,对于项目组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相信我们的团队一定能取得胜利!”望着墙上刚刚张贴的鲜红的“先锋”党员突击队队旗,党委书记陈林满怀信心地说。
陈林的信心来自于“先锋”突击队的整体实力。队员由项目(副)指挥,技术负责人,质量、保密、安全负责人,项目办成员,各制造部主管调度等骨干人员组成,50人的队伍中有党员42人,其中不乏冯四伟、胡雪峰、李祥波等优秀共产党员的身影。
按照“时间到天、任务到底、责任到全链条”的原则,以“战时状态、战时作风、战斗精神”,将“抓落实”作为最根本的工作要求,突击队成员取消一切休假、能不开的会不开、能不出的差不出,落实“24小时工作制”,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全力攻坚克难。
巧干助力创新挖潜
每个突击队员都围绕自己管控的流程进行主动创新挖潜,积极地的策划、迅速的行动,彰显突击队员们的决心。突击队员连夜全面梳理任务难点,排定任务计划,专题策划,制定工作措施。按照计划倒排后,必须打破现有生产模式将产能提升至少3倍以上。如何完成不可能的任务?他们的“法宝”就是把“卡脖子”难题变成挖潜清单,逐一进行突破。
虽然有着20多年的科研生产经验,科研生产部部长金达海同样感到有些“棘手”,他将生产流程、生产资源等在脑海捋了一遍又一遍,提出必须建立两条并行生产线需求,同时确保一个物流流向,避免回流反复的想法。经过突击队员们进一步细致测算和研究,两条生产线正式建立打通。型号主管、党员胡雪峰对各个工序熟稔于心,他提出在原有节拍上提速的建议,即压缩各制造部工序时间。专项任务期间,他下达各类会议纪要116项,对139项关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办。由于胡雪峰每天早出晚归,被儿子称为“空气爸爸”。
某关重件的生产需经历20道工序,这是全链条中耗时最长的环节。突击队员们将生产计划按照小时排定,将设备、人员、工装最大限度集成,复合工序24小时不停机。为保证复合工序,需1个月内再增加2套定制工装。“对于党员来说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物资外协部部长、党员梅军到外协厂家跟厂督办进度,为外协厂家主动进行技术培训与交底,帮助确定优化工艺方法和质量问题控制措施,将2个月的生产周期缩短为1个月。
实干助推生产加速
党员突击队队员们“横下一条心、拼命干一场”,与时间赛跑,每一名党员努力在自己的领域领跑。计划调度员、党员李祥波要依据生产班组的特点和生产内容及时进行合理调整,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全部落实,他每天的计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质量主管、党员郭风云白天奔走在各职能部门协调,晚上在办公室组织会议报告至深夜,每天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循环往复。在专项任务开启的当月,总装技术室主任、党员冯四伟的电话费一下突破了300元。
9月11日,公司传来好消息,专项任务的第一阶段产品提前3天完成总装测试。总装制造部副主任、党员胡宏焱不满足现有生产节奏,他又动起了脑筋,提出增加生产线上的总装测试和装配工位来实现生产再提速的建议。他考虑调整布局和人员能力,将2个工位拓展至6个工位,后续迎来了生产再次提速的好成绩!胡宏炎从毕业入职就“扎根”在总装,在任务初期最吃劲的阶段,妻子突发疾病在外地住院,直到手术前,他才赶赴医院。
每天召开协调会后,胡雪峰都要在任务图表上加盖红旗印章。最后一次会议,他郑重地将红旗填满最后的空格,为这段时间党员突击队的辛苦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任务,“先锋”党员突击队的队员们经过战役的洗礼后更加充满信心,“先锋出击、所向披靡”,他们将继续创造又一个红阳奇迹。